不平凡軟件,始于2014
微信電話本半天就掛 談顛覆運營商太早
騰訊的微信在嘗到了OTT的甜頭之后,又在Android和iOS應用商店上線了微信電話本,主打免費網絡通話等功能,并且可以在對方不在線的情況下將音頻轉入語音信箱。對此,部分用戶驚呼“騰訊這是要滅掉運營商的節奏啊?”,畢竟微信已經讓短信走到了盡頭。不過當你冷靜下來想想,就會發現微信只不過是將語音通話功能推到了最前端,功能并不算創新,吸引力也沒那么大。
微信電話本上線 談顛覆運營商未免太早
微信電話本的前身是QQ通訊錄,后者在去年11月正式更名,加入了聯系人同步微信頭像、分享聯系人二維碼到微信等功能。此次上線的新版微信電話本將通訊錄進行了整合,綁定了手機號,讓用戶可以在應用內發送短信和撥打電話。不同的是,當用戶打電話時,如果對方在線,可直接通過網絡實現免費通話(注意:需要對方也安裝微信電話本應用,并開通相應功能),如果不在線,則可以語音留言,也可轉為撥打普通電話。
這里要談一個題外話,由于我國是不允許在國內進行VOIP通話的(即通過數據網絡傳輸語音通話的技術),包括電信的易信、移動的Jego等均只能在國外實現“網絡撥打(傳統)電話”,而此次微信電話本將通話功能定位于應用與應用之間,也并不算是違規。不過從今早上線出現的驗證碼無法接收、登錄不穩定等問題來看,不知道是用戶突然增加的原因,還是其他什么原因。
說回正題。或許有人會問,為什么騰訊不將“電話本”直接整合到微信中,而是再單獨發布一款應用呢?其實,Facebook應用早前也兼具聊天功能,后來聊天功能被獨立出來做了個Messenger應用,為的就是提升聊天功能的優先級。騰訊的想法應該與Facebook類似,通過微信電話本將移動入口前置,突出專一的功能性。
此外,將聊天功能獨立出來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可以輕裝上陣,試探電信運營商的態度。如果整合到微信中,一旦運營商變臉,那么微信就可能一起倒霉,騰訊未免得不償失。
既然微信已經“革”了短信的“命”,那么微信電話本能否重擊運營商,甚至替代傳統的語音通話呢?目前來看,可能性不大。
首先,運營商的主力業務早已不是短信和語音通話,這方面的資費也已大幅下降。以中國移動上線的4G全國統一資費為例,主叫最低200分鐘、最高4000分鐘免費,超出部分資費為0.19元/分鐘。與之相比,微信電話本在移動網絡下通話的最高費用為0.15元/分鐘(運營商收取WiFi網絡費用),優勢并非很明顯。
其次,微信電話本的功能并不新穎。包括QQ、搜狗號碼通、360來電助手、小米黃頁和觸寶電話助手都已經實現了常規的電話撥打功能,其中有些應用還整合了本地生活服務,功能更全面。如此來看,當前的微信電話本功能未免有些單一。
前面已經提到,微信電話本打著免費的旗號,其實依然收取著網絡費用。要想完全免費,就必須通過單獨的應用,這無疑又會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。此外,移動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已經足夠好,再加上并不算高的資費,用戶有何必要專門下一個應用,多花一步操作來撥打電話呢?
即使微信電話本搶到了多數用戶,侵占了傳統語音通話的份額,就一定會成功嗎?先來算一筆賬,微信電話本在2G/3G/4G網絡下通話一分鐘消耗約300K流量,按照移動4G全國統一資費超出套餐后0.29元/M來計算(1M=1024KB),300K的費用大概是0.08元,而傳統語音通話超出后資費為0.19元/分鐘。這么一看,運營商每分鐘“損失”了一半的錢。顯然,處在產業上游的運營商并不會干吃虧。
騰訊利用微信成功對運營商實現“OTT”,借用了資源,獲取了用戶,搞得運營商很不爽。不過在常規通話時代,對手眾多,運營商早已警覺,要想復制微信的成功,絕非易事。
相關新聞換一組